
俺叫[姓名],土生土长的山西娃,打小就在咱山西这旮旯里,听着汾河水哗啦啦地流,闻着陈醋那股子酸溜溜的味儿长大,小时候就想着,长大了能有个稳稳当当的营生,可不咋的,后来还真就进了事业单位,成了一名教师,这一晃,半辈子就过去了。
咱先说小时候,家里条件虽说不算多富裕,可爹妈那是把俺当个宝贝疙瘩疼,俺爹总说:“娃呀,好好念书,将来有出息了,咱这一家子脸上都有光。”俺娘呢,天天变着法儿给俺做好吃的,啥刀削面、过油肉,那手艺,杠杠的!就这么着,俺一路念书,成绩虽说不是顶拔尖,可也还算过得去,那时候,心里就盼着能考上个好学校,以后找个好工作。
后来,还真考上了师范院校,家里人都高兴得不行,俺就想着,这下好了,以后能当老师,教书育人,也算是为咱山西培养些有用的娃娃,在师范院校那几年,可没少下功夫,天天泡在图书馆里,看那些教育方面的书,琢磨着咋能把课上好,那时候年轻气盛,总觉得自己能把天底下的娃都教好。
毕业后,顺顺当当进了咱山西本地的一所学校,成了一名正式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,还是教语文,刚开始上课的时候,心里那叫一个紧张,生怕讲不好,误了娃们,可慢慢儿的,跟学生们熟络起来了,也就有了底气,俺就想着,咱山西的娃,那都是实诚娃,只要咱用心教,肯定能学好。
在教学的日子里,碰到过不少难事,有些学生调皮捣蛋,不好好学,可把俺愁坏了,但咱不能放弃呀,一个一个找他们谈心,了解他们为啥不好好学,有的娃是家里出了事儿,有的是对学习没兴趣,俺就对症下药,家里有事儿的,能帮就帮一把;对学习没兴趣的,就想法儿把语文课讲得有意思些,给他们讲咱山西的那些老故事,啥杨家将啦,刘胡兰啦,把课文里的知识和咱山西的文化结合起来,嘿,你还别说,这些娃们还真就爱听了,学习成绩也慢慢上去了。
这么多年下来,俺带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,看着他们从不懂事儿的小娃娃,长成有出息的大孩子,心里那叫一个美,有些学生考上了好大学,在外面有了好工作,还时不时回来看俺,跟俺念叨念叨他们的事儿,俺就觉得这一辈子当老师,值了!
在事业单位里,除了教学,还有不少事儿,参加各种培训、教研活动,跟其他老师交流教学经验,咱山西的教育也在不断发展,咱可得跟上趟儿,为了准备一堂好课,能琢磨好几天,查资料、写教案,一点儿不敢马虎。
现在俺年纪也不小了,可对教书这事儿,还是热情满满,俺就想着,能在这岗位上多干几年,把俺知道的都教给娃们,俺这半辈子,虽说没做出啥惊天动地的大事儿,可在咱山西这片土地上,安安稳稳地当了一辈子老师,看着一届届学生成长,这就是俺最大的成就,以后呀,还得接着好好干,为咱山西的教育事业,再出份力!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